非遗文化
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非遗文化>保护项目

上林县渡河公

发布时间:2022-04-01点击:

分享到:

上林县渡河公是自明朝起就流传于三里一带的一种特有的壮族民俗,原叫渡老头公。该民俗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:“在远古的时候,九重天上的银河突然缺堤,天河之水淹了大地,只有一对金童玉女幸运地抱住一个大南瓜浮在水面得以幸存下来,人类也因此避免了来顶之灾,幸存的这两个人就是人类的祖先”。后来人们就制作渡河公以寄托后人纪念祖先,普渡生灵、保佑平安,免除灾难的心愿,祈祷未来风调雨顺,富足安康。

为了纪念先祖,祈求平安,每年农历五月初五,三里一带的姑娘们都会聚在一起,哼着山歌,制作渡河公。即用彩布缝绣着明朝装束的小人,小人怀里抱着一个装风干的艾草、白芷、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制成似金黄色的南瓜,当地人管这些材料叫“香艾”。制作好的渡河公用红或黄丝线挂在小孩的脖子上,垂到肚脐的位置,也因为香艾有驱邪压掠、镇痛作用,可保佑孩童安康。特别是五月初五端午傍晚,三里水河畔,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一边吟咏祈祝祷词,一边把孩童脖子上的渡河公放在一艘艘用竹片、芦苇或铁皮做成的小船上点燃红蜡烛,放到河里,任其沿河漂流;时至晚上,青年男女还沿河唱起壮山歌踏歌行,并让那渡河公渡走岁的不幸和忧伤,寄托来年丰收、安康吉祥。如今,县级文物保存单位—三里汇水河边的“明清摩崖石刻”上,还记载着当年渡河公的盛况。在改革开放的今天,渡河公已经成为来上林观光旅游的人们特别喜爱的纪念品。也因为其似金黄的南瓜,寓意为人们带来财富;艾草的“香气”,能避邪防病,保佑安康;“香艾”即谐音“相爱”;送给自己的心上人更有意义,而关于人类祖先的传说,更让人们产生很多悠远的联想,增添对家乡美好河山的热爱。综合上述,上林渡河公风俗历经400多年的历史演变,仍然保持着壮族本土风俗的简朴美,在整个上林壮族本土风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,是壮族本土风俗的缩影,在全区乃至全国民俗史上,能保持着壮族本土风俗都不多见,挖掘、抢救和保护渡河公风俗,不仅对丰富完善我国民俗史或世界民俗史都起到推动作用。尤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, 同时也为发展我区文化产业拓宽新的领域与经济发展的新亮点。


渡河公手工艺成品 





返回顶部